由商品房开发建设而形成的商品房小区, 从社会性质来说,绝大部分是陌生人小区。在陌生人小区环境中,“熟人社会”的联结纽带如人情、面子以及礼俗不再有效,陌生人之间的交往、交际逻辑发生了深刻变化,小区建设和管理也出现了以社会治理重心转移、社会信任重构以及小区建设参与度低等为具体表征的管理困境。借鉴中国社会传统理念,走出陌生人小区管理困境,重新形成居民群众对所居住小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,将“陌生人小区”变回“熟人小区”。
一、搭建信息快速通道
围绕着小区相关的业主及其家人、租赁户、业主委员会成员、物业公司及其相关人员、网格员及居委会负责人、街道部门及街道负责人、区级部门及区级社区工作负责人,移动互联网“业委会”APP为以上人群建搭建起沟通桥梁,完成点对点正反向信息传送渠道。实现有舆情、有响应、有解决、能看见、增理解。基层三级服务体系,通过互联网实现到户服务、上门服务,有事必响应、事事有落实,事事可查询、工作有巡视。真正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:“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,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。”
二、提升小区事务参与积极性
秉承“小区是大家的小区,小区的事情就是大家的事情,大家的事情就应该协商着办”的理念,全面建立小区协商机制,促进业主参与小区建设,方便业主行使权力表达意见。业主发起议事,业主委员会审核,合理议事公示,全体业主随时随地投票表决,未参与视为弃权,表决结果少数服从多数,议事完成业主委员会代业主执行。整个流程公开透明,议事过程存档备查。实现业主随时随地参与、随时随地表达诉求,业主委员会成员随时随地办公。做到一切公开透明,避免猜忌和权力滥用乱用。
三、增加业主间交互接触点
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发掘小区居民之间的兴趣共同点,增加相互沟通关联点。以线上行为促成线下面对面交流,充分实现兴趣、行为准则和生活居住环境共同体;通过满足小区各年龄段、各知识结构、各诉求心理,触动多层次人群多点性需求。通过小区居民互助互动,经常性交流,实现熟人小区邻里和睦。
闲置物品置换交易:业主闲置物品可以上传互相置换或作价线下交易。同一小区业主间的物品交接,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诚信体系作保证,二手物品的后期质量也能得到保证。既可以释放家庭空间,又可以盘活闲置物品,同时通过物品流转业主线下交流,从而实现业主熟悉,邻里和睦。
个人作品(书法、绘画、收藏等等)趣味拍卖:凡业主认为可以拍卖的物品,通过移动互联网“业委会”线上互动小区业主齐参与,既证明自己的价值,又得到业主广泛认同,获得感与成就感的双向满足。线下按照拍品成交价交易物品。孩子的作品、老人的书法,他人的认同即是自身价值的体现,也是对努力创作更多好作品的支持。
业主能量:每个家庭延展到社会都有一定的能量圈,亲戚、朋友、同学等覆盖社会各个角落、各个行业。每个小区都居住着各行各业的人,老师、医生、家电销售、汽销售车、房产销售等等,他们熟悉自身行业,拥有所在行业的信息资源。邻居是最近的人,也是能第一时间响应,能天天见面尽心帮你的人。提出需求、获得帮助,展示能量、提供帮助,邻里在你帮我,我帮你的过程中,从陌生走到熟悉。
熟悉的邻居小区更加安全;熟悉的邻居小区更加温馨;熟悉的邻居生活更加舒适;熟悉的邻居小小区大社会。
立即扫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