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虹口,老公房想加装电梯,找家加乐加装电梯事务所;小区组建业委会有困难,找新家园建设与合作事务所;生活垃圾分类,找新时尚垃圾分类事务所……家加乐、新家园、新时尚,这些都是活跃在虹口,由区民政局孵化培育的社会组织。
近年来,这些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了在参与社会治理、破解社区治理难题中的桥梁纽带作用,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、居民自治良性互动。
来自区民政局的一组数据显示,2011年至2017年,虹口区共有144家社会组织承接公益服务项目346个,服务内容涉及帮困、安老、扶幼、助残、法律、社会治理、小区综合管理、精神慰籍等方面,项目总金额5138万元,服务社区居民250万人次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,助推了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提升。
然而,在“大调研”工作中,区民政局却发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难点。
“按需培育”社会组织
首当其冲的问题是“偏科”。虽然数量不少,但全区近500家社会组织中,截至去年底,行业协会商会类、生活服务类、文体活动类较多,而符合社会治理要求和群众需求的专业调处类、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明显偏少。分别仅有24家和16家,占比5.31%、3.53%,无论是总量还是占比都偏低。
如何改变这一现状?
目前,虹口区已初步形成了集服务、培育、管理、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“区公益创新园+街道孵化基地”两级社会组织培育孵化网络,构建综合服务平台——社会组织服务中心,提供能力提升、政策咨询、交流合作、品牌推介等服务。已实现全区8个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全覆盖和实体化运作。
在此基础上,区民政局加大了对专业调处类、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,该类社会组织可优先申请入驻社会组织孵化基地、享受减免场所租金等优惠扶持政策。
截至目前,虹口区专业调处类社会组织数量已增加至44家。
今年2月挂牌成立的新时尚垃圾分类事务所正是该项政策的获利者之一。作为全市首家专门从事垃圾分类活动的专业化社会组织,提及它的成立,该事务所表示,要感谢区民政局的培育。
多年来,该事务所负责人一直从事低碳公益活动,和区民政局有过多次合作。因对社区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面临的困难颇有体会,今年起,该位负责人萌发了一个念头,想创办一家为社区进行垃圾分类指导、操作步骤宣讲培训的专业组织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该位负责人把想法和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交流,当即得到了对方的全力支持。
从筹备、准备材料到注册,区民政局给予了大量的专业指导。新时尚垃圾分类事务所为民办非企业性质,因此,在进行注册时需先到银行开设验资户,但随着近年来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手续的简化,大部分的银行也对应取消了验资户业务,跑了几家银行都失望而回。区民政局获悉新时尚垃圾分类事务所在注册登记中遇到的困境后,马上帮忙一起联系银行,终于找到了有验资户业务的银行。
区民政局还在位于柳营路35号的虹口公益创新园特批了约20平米空间,给到新时尚垃圾分类事务所,解决了其注册和开展业务所需的办公场地问题。
如今,这家由区民政局培育的社会组织已走进社区,对社区居民、楼组长、居委干部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指导,组织全区1万多名楼组长开展居民区生活垃圾分类,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源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。
为社会组织成长营造“沃土”
对于区民政局而言,按照区域内的实际需求,把对应的社会组织“培育”出来还只是第一步,如何让它们“茁壮成长”才是更为关键的事情。
通过“大调研”,一些社会组织表示与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。
政府每年推出许多购买服务项目,但有的社会组织反映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、及时性不强,缺少公益项目供需对接平台。
对此,区民政局搭建了供需对接平台,定期开展民生类社会需求调查,编制社会组织“优选名册”,把一批服务好、口碑佳的社会组织囊括其中。每年通过区财政采购平台统一发布“优选名册”,推动专业化社会组织积极承接政府行政管理、公共服务职能转移。
过去,评价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质量优劣,由购买主体“一家说了算”。部分社会组织就反映,这样的公益项目评估较单一;另外,有社会组织提出部分项目收支不平衡。
以业委会组建项目为例,组建一个业委会项目的平均经费3万元左右,平均周期6个月左右,项目周期长、组织协调工作庞杂,需要至少一名专职人员长时间驻点,产生大量的人力成本,往往项目经费覆盖不了支出。
现在,区民政局引入了第三方评估模式,以健全评价体系,从组织层面、内部管理、外部运作、财务运营、专业水平、群众评价等多个维度,形成系统综合、分层分类、科学有效的指标设置和评估模型,加强了对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评估。
立即扫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