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居民通过自治解决小区毁绿种菜问题、加装电梯、加装路灯、修剪社区花园等案例看似普通,却凝聚了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尝试与努力,为社区自治和共治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不久前,杨浦区第一家“无人看管智能车棚”在市光四村第三居民区亮相,而这个高科技含量的车棚最初却是小区里严重的消防隐患防范点。“这场改造全靠居民一手一脚策划和实施,有的为智能桩设计点位,有的将自己的画作拿来装饰车棚……”
在今天的“Hong殷担使命”杨浦殷行街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大会上,居民们讲述了身边最平凡的自治故事。大会发布了社区首个居民自治优秀案例册,并表彰了年度党建联盟“街道之友”、“垃圾分类”绿色公益之星等一年来为社区共治做出贡献的“身边典型”。
一个榜单提高环保意识,“分类靠大家”
“6月份的垃圾分类评比情况公布啦!”七月的第一天,杨浦工农二村第三居民区各幢楼的“垃圾分类星级点赞评比栏”前挤满了驻足围观的居民,有的居民看到自己家被标上五角星或大拇指,脸上流露出得意之色,有的居民一看五角星比人家少而“气急败坏”,有的居民看到自家一栏是空白的只好默默走开……
一个榜单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,这在工农新村片区成为现实。工农新村片于2018年9月29日就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工作,工农二村第三居民区是“第一个吃螃蟹”的小区。“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,垃圾变宝要靠分类。”这是居民听得最多的话。从那时起,小区里每月召开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分析会,指导居民做到干、湿分类,定时定点投放垃圾,对小区绿化进行移栽并重新规划布局,同时针对大型垃圾,在垃圾房边上新建封闭式大件垃圾堆放处。
一个“垃圾分类星级点赞评比栏”贴到了每幢楼道内,对1200多户居民的垃圾分类表现通过五角星和大拇指的形式进行点评。居委会根据垃圾分类扫描积分,和垃圾分类指导员共同对居民日常垃圾投放时干、湿分类情况汇总打分,每月上墙公布进行评比,鼓励做得好的居民,从而带动更多居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去。目前,“垃圾分类星级点赞评比栏” 已在工农新村片7个居委会推广适用。
智能车棚的诞生,“智慧在民间”
走进市光四村第三居民区的“无人看管智能车棚”,眼前是一副明亮整洁的景象。移动电控防盗门,居民刷卡便可进入,按号有序停车。棚内设置了网络视频监控全覆盖,无人值守,也没有管理员房间,代之以新的停车位。一个个银色的智能充电桩整齐分布,投进1元硬币,便可充电5小时,到时自动断电。灭火器等消防器材整齐摆放在醒目位置,即拿即用。“这车棚装修得比我家里还好!”有居民半开玩笑地说,然而在一年前,这个车棚可不是这样的。
“以前大家都不愿把车停到车棚里,里面设备陈旧,灯光昏暗,潮湿的空气中飘着一股霉味。大家停车都没有秩序,车位紧张不说,还隔三差五爆发争执。”更严重的问题是消防隐患,很多车主还私拉电线违规充电,在这种潮湿的环境中一漏电就会导致火灾。
那时候的车棚常年由一对老夫妻看管,夫妻俩在车棚里隔出“房间”,吃喝住宿都在里面,后来儿子、媳妇和孙子也住了过来,三代同堂,以车棚为家。“车棚停车是收费的,自行车15元、电动车20元,还有几个充电插头提供有偿充电,每次3元。”居民们对此意见不断,经常到居委会和物业公司投诉。
于是,一个专门针对车棚改造的“四方联席会”正式成立了,成员中有居委会、物业、业委会“三驾马车”成员和四街坊居民代表、楼组长等。“首先要撤离住在里面的管理人员,改进管理方式。”“车位的布局要优化。”居民畅所欲言,形成了初步整改方案,明确分工。由居委会、物业做好车棚管理员撤离、安置工作;由业委会落实车棚改造施工单位,按照“车位合理、门禁智能、监控覆盖”的思路进行改造。
车棚改建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许多阻力,管理员不肯撤离,有的居民不同意出入口换位……“联席会”多次召开寻求解决方案,还为看管车棚的老夫妻在物业里找到了就业岗位,最终车棚历时1个月完成改造。如今,为了实现长效管理,居民们还成了由物业管理人员和居民志愿者组成的“睦邻车棚巡保队”,每天定时开展义务巡逻和保洁工作,巡查情况据实记录在《车棚巡查记录簿》上。
周四温馨小屋,小区里的“解忧杂货铺”
周四的晚上,工三(3)居委会接待室灯火通明,不少居民们纷纷来到,热闹非凡。“周四温馨小屋”居民接待日又开始活动了。只见居民们围着接待桌纷纷向当班的业委会主任杜本云发问:“杜主任,我家申请的停车资格什么时候能批下来?”“杜主任,我外孙来看我,能不能享受3小时免费停车优待?”对此,杜主任一一记录在案,并作出明确的答复。
工三(3)小区是个建于90年代初的售后公房小区,公共设施规划和物业管理相对落后,停车矛盾尤其突出。究其根源在于小区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欠债较多,造成小区规划方面存在各种缺陷,基础设施陈旧薄弱、物业部分服务不到位、存在推脱现象、部分收费不规范等,这对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。于是,依靠居民自治的“周四温馨小屋”居民接待日制度应势而生。
接待工作由居委干部、业委会成员、社区民警、社区党代表、居民代表等承担,每周四晚轮流接待居民,解决居民反映的急、难、愁问题,堪称居民的“解忧杂货铺”。居民有事就到小屋里商量,在接待的过程中,参与者积极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,业委会配合了解居民对物业服务的需求,监督和协调物业针对居民诉求拿出可行解决方案。智能门禁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;小区道口改造打通了小区的进出瓶颈,实现行人与进出车辆分离……许多小区管理难题都在协商中迎刃而解。
今年初,殷行把居民区党组织、物业公司和小区业主委员会开展党建引领下的的“三驾马车”协同治理创新课题,并成立了由30家小区物业公司组成的殷行街道物业党建联盟。居民通过自治解决小区毁绿种菜问题、加装电梯、加装路灯、修剪社区花园等案例看似普通,却凝聚了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尝试与努力,为社区自治和共治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立即扫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