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区头条>业主委员会成立备案制法律解析
业主委员会成立备案制法律解析
2025-06-251137


关于业主委员会成立的备案制,其核心在于备案是业委会成立后的法定程序,而非行政审批。以下从法律依据、备案性质、流程要点及常见问题进行全面解析:

一、核心法律依据

1.    《民法典》第277

o   明确业主可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,地方有关部门应对设立给予"指导和协助"。

2.    《物业管理条例》第16

o   业委会成立后30日内向"物业所在地的区、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、乡镇人民政府"备案。

3.    地方性法规

o   如《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》《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》等细化备案材料、时限要求(如北京要求15日内完成备案)。

二、备案的法律性质:程序性登记行政审批

特征

说明

非许可性

备案不是对业委会合法性的审批,仅是对成立事实的程序性登记。

对抗第三人效力

完成备案后,业委会可凭备案证明开设银行账户、与物业公司签约等。

行政监督窗口

主管部门通过备案掌握信息,履行后续监督职责(如核查选举程序合法性)。

关键提示:若街道/房管部门以"未通过审核"为由拒绝备案,属行政越权,业主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。


三、备案操作流程

备案材料清单(以典型地区规定为例):

1.    业主大会成立和业委会选举情况报告

2.    管理规约、业主大会议事规则

3.    业委会委员名单及产权证明

4.    选举投票结果、会议记录等过程文件

5.    业主清册(含专有面积、投票权数)

业委会平台:系统提供参选业主名录(姓名、手机号加密处理)

竞选人获票详细清单,含每名竞选人获票详情表

业主大会议事规则、业主管理规约投票详情表

业主大会召开汇总数据详情表

四、主管部门的权限边界

  • 合法行为
    ✔️ 接收并形式审查材料完整性
    ✔️ 对选举程序明显违法提出整改建议(如未达到"双过半"投票率)
    ✔️ 将备案信息录入监管平台
  • 越权行为
    ❌ 增设备案前置审批条件(如要求提交"物业公司同意函")
    ❌ 以"小区不稳定""业主有投诉"为由拒绝备案
    ❌ 实质审查委员资格(除非证据证明非业主或欠缴物业费)

六、争议解决路径

1.    行政救济

o   针对不予备案决定: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政府申请行政复议(60日内)。

2.    司法救济

o   提起行政诉讼,诉请法院判令街道履行备案职责(如(2020)京0105行初123号案例)。

3.    监督渠道

o   向监察委举报行政机关不作为,或申请检察院行政监督。

总结
业委会备案是法定的程序义务,而非行政赋权行为。主管部门不得以审查名义变相审批,业主应主动保存选举证据(如公证投票过程),遇阻时果断通过法律途径确权。成立业委会是业主自治的重要一步,理解备案制度的法律本质,才能有效维护社区自治权利。

上一篇:

相关推荐

业委会平台与专业法律服务团队助理业主委员…

鉴于很多小区在业委会成立过程中,经常遇到线下实际工作中的问题。业委会平台经过详细考察、调研法律服务团队,针对业委会成立的相关事务法务工作的专业性。最终选定一家专…「详情」

业委会小程序正式上线了,认证房源更加快捷…

业委会小程序正式上线了,一键分享当前小区,认证房源更加快捷!业委会微信小程序1.0开通功能:业委会成立,办公系统申请。业委会成立在线认领房源,参选,投票功能;业…「详情」

业委会改选没有候选人!浦东首个海选业委会…

过去,业委会成员选举一般采用在候选人中等额或差额产生的方式。但最近,在北蔡镇同福第一居民区的成山汇郡苑小区,在浦东首次创新采用海选方式选出新一届业委会,并得到业…「详情」

从“抢车位大战”到每月公共收益十二万元一…

4月27日凌晨1点,江北区金科廊桥水岸小区外,一辆私家车缓缓驶入新启用的商业街停车场。值班室里,保安小张翻着登记簿感慨:“以前这时候,消防通道都堵得水泄不通,现…「详情」

下载业委会APP
随时随地了解社区动态

立即扫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