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珠区赤岗街七所社区,位于新市头路上,居民主要以广州市第七研究所职工及家属为主。陈丽华从2000年开始,在七所社区担任居委主任一职,操心七所居民生活的大小事。
“这里老街坊很多,所以做社区活动的时候,街坊们尤其热情。我和老街坊们都认识很多年,大家都是朋友家人一样。大家碰到事情,也会主动找我帮忙解决。都是朋友家人,我哪有不帮的理由?”陈丽华笑着说。
说起陈主任,街坊严叔就忍不住竖起大拇指:“七所是老小区,难免存在各种不同的问题。幸好有陈主任在,我们遇到问题她都非常积极地帮忙解决,所以我们的生活才那么舒心呢!”
居民遇纠纷,她协调各方力量帮助解决
七所居民何叔觉得房子太老旧了,决定请装修工程队把房子重新修整一下。在工程动工前,何叔和工程队协商确定了装修价格,工程队进驻何叔家里开始动工。好景不长,工程队在装修过程中,以“材料要用好的”、“建材不够了”等理由开始向何叔提出加收。何叔一开始也对他觉得必要的加收项目表示认可,但后来发现,工程队加收的名目实在太多,总价已经超过当初协商价格的50%,何叔觉得不合理,和工程队理论。装修队却不配合,双方争执持续升级,还差点动起手来。这时候,何叔找到了陈丽华,希望陈丽华可以出面帮忙协商。
陈丽华听到何叔的陈述后,以居委会的名义约上陈叔和工程队负责人,三方在居委会进行第一次协商。但双方对于对方提出的解决方式都不满意,此次协调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。陈丽华并没有因此放弃,她想到双方的纠纷其实最主要是没有建立在适用的法律上,都只是从各自利益出发,没有法律条文对调解进行有效的帮助和约束,一直都是“公说公有理、婆说婆有理”的状态,以至于无法达到调解的目的。于是,陈丽华约上社区法律顾问和双方,再一次在居委会进行调解。
第二次调解依然在居委会进行。社区法律顾问对事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后,指出工程队的一些加收的确是不合理的,是不被法律所支持的,建议工程队对放弃这部分加收。同时,也指出有一部分加收,确实是因为实际情况和预计情况有一些不可抗因素导致价钱变动,社区法律顾问也建议何叔认可这部分加收。
最终,何叔和工程队在陈丽华和社区法律顾问的共同见证下,签署了一份调解书,双方就此事达成了一致意见。
何叔的烦心事终于得以圆满解决,他送了一面锦旗给七所居委会,以此表达感激之情。他说:“幸好有七所居委陈主任和律师帮忙,我家的‘麻烦事’才这么顺利地解决,感谢他们为我们居民做出的奉献!”
孩子无人照顾,她推动成立“放学ICU”
七所社区就在新港中路小学旁边,该社区很多居民的子女都是新港中路小学的学生。小学一般下午4点多就放学了,孩子们要不就由家里的老人接回,要不就三五成群在社区里疯玩。陈丽华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:“从放学到家长下班中间有将近两个小时,如果孩子们可以在一起做作业,相互学习,相互督促,那该多好!”机会总会眷顾有心人。在一次社区活动中,陈丽华和赤岗家综的社工聊天中发现,原来社工们也发现了这个问题,也希望可以改善这一状况。双方一拍即合,着手为孩子们课后两小时筹谋。
陈丽华找到中电七所后勤保障部协商,在社区内划出一个室内大约40平方的场地,为小同学们课后的“落脚点”,赤岗家综派专门的社工和大学生义工进驻,为孩子们进行课后辅导。此举获得家长们的支持和盛赞,有限的学生名额瞬间爆满,“放学ICU”小组正式成立。从此,每到放学后,七所小区少了孩子们的追逐打闹,取而代之的是朗朗的书声。陈丽华说:“社区的孩子们,就是我们的未来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,是我应该做的。”
陈丽华很少谈及自己的付出,她觉得,这都是作为居委主任应该做的事情:“只要居民在这里生活的舒适、安心,我平时所做的事情就是值得的了。”【记者 林茹彬】
立即扫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