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龙网北京5月27日讯 城市新建的商品房小区,不仅有花园式的社区环境,便捷有序的停车区域,水管、暖气、燃气出了问题都可以找物业上门修理。但是,对于没有物业的老旧小区来说,乱停车、环境差、居民需求无人处理等管理缺失普遍存在。
位于鲁谷南路的六合园南社区建于1993年左右,从楼龄上看,无疑应被划入“老旧小区”的行列,可走进小区内,干净、整齐的社区环境丝毫没有“老、旧”的感觉,墙体粉刷一新,休闲绿地郁郁葱葱,一排排车辆整齐停放,干净的路面找不见一丁点的垃圾碎屑,社区环境井然有序。很难想象,由于产权单位众多,物业管辖区域分散,公共区域常年无人管理,六合园南社区院内秩序曾一度较为混乱。
据鲁谷街道六合园南居委会副主任于雄伯回忆,“初到六合园南任职,小区内公共区域的垃圾清运往往只能由居委会出面请环卫定期清理,楼道内的小广告清理完马上又重现,一到早晚出行高峰,人与人、车与车摩肩接踵,比菜市场还热闹... ...长此以往,居民们都没了那份维护小区环境的心气儿。”
为了改善居民居住环境,破解停车难题,鲁谷街道在六合园南社区先行试点,组织居民实施“准物业”管理。
鲁谷街道六合园南社区“准物业”升级。
利用“老街坊议事厅”试行“参与服务机制”,鲁谷街道、六合园南居委会多次组织居民代表、志愿者骨干、党员、老街坊、社会单位代表等召开座谈会进行民意征询,就小区管理现状、车辆登记情况、合理划分车位等进行商议,通过“议行合一”,把解决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任务。
清理僵尸车、拆除地锁,各相关部门启动规范停车行为专项行动,“堵”住不文明行为,为“停车新路”开辟道路。在掌握居民停车的基本情况及需求后,边角地、绿地、自行车棚等资源聚拢、统一规划,消防通道的“梗阻之疾”也被打通,通过“居民个人出一点,产权单位担一点,公共收益收一点,政府资金奖励一点”四个一点的“众筹”模式,六合园南社区装上了先进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,9处引导标识牌,80米导行线,16个橡胶地桩,15个禁停阻车桩,4条3.5米的减速带以及15米的金属隔离带。
鲁谷街道六合园南社区出入口实行人车分离。
“先尝后买”的物业服务新路亮出了“真功夫”,六合园南社区基础设施及环境明显改善,但要从根本上解决社区顽疾,还需有专业的“管家”团队。
鲁谷街道、六合园南居委会依托“老街坊议事厅”,在广泛征求意见、开展充分协商的基础上,引入盛景嘉和物业公司对社区进行停车管理,并就规范停车收费、重新规划小区环形车道等事项入户调查,制定合理收费标准,在合法依规的情况下通过备案对车位进行收费管理,确保停车管理良性循环。
鲁谷街道六合园南社区内,96个新车位规划停当,近390辆机动车按车位停放。
现如今的六合园南社区内,96个新车位规划停当,近390辆机动车按车位停放,昔日“抢车位大战”的景象一去不复返。就在5月24日,石景山区鲁谷街道的六合园南、五芳园、依翠园南、永乐西南、永乐西北、北重西厂宿舍6个小区与物业公司握手,签下了“准物业”服务合同。91栋楼、536单元、8953户、22563位居民,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老旧小区,集体告别“无人管理”的时代。
问题共商、环境共治、难题共解、文明共建,随着北京市石景山区老旧小区长效改革工作持续推进,依托准物业、产权单位自管、居民自治三种管理模式,以及产权单位担一点、政府资金奖一点、居民个人出一点、公共收益收一点的“四个一点”模式,鲁谷街道11个老旧小区从没有物业到“准物业”管理,17个产权单位自管小区推行规范化管理,公共区域安全防范到位、绿化保洁优良、维修维护及时、停车管理有序,有力促进了城市社区治理。
六合园南社区内,橡胶地桩、禁停阻车桩有序摆放。
石景山区鲁谷街道办公室主任杜立明表示,下一步,将依托“红色物业”工程,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对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的政治引领,建立居委会和自管会监督,物业企业、公共区域管理单位实施,产权单位、业主(居民)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小区治理格局,推动老旧小区管理向市场化、精细化、标准化转变,不断改善老旧小区整体环境,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。
注:“准物业”,一般理解为在推动老旧小区长效管理中,针对多产权或单一产权老旧小区,因公共区域管理缺失,由居委会(自管会)征求居民意见,征得50%以上居民同意后引进专业物业服务企业,对公共区域进行服务管理,双方通过签订准物业服务合同或协议明确权利和义务。
立即扫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