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区头条>上海石库门里弄小区微更新 居民不再盼动迁
上海石库门里弄小区微更新 居民不再盼动迁
2019-05-211201

步入贵州西小区主弄堂,眼前是一道长长的花廊。海沙尔摄

  从北京东路拐进贵州西小区的主弄堂,眼前是一道长长的花廊,紫藤顺着花架攀爬而上,长得正旺;花廊下,从一户居民家窗口“伸”出一只硕大鱼缸,十几条红色小鱼欢快游着;两位阿婆坐在花阴下的座椅上聊天乘凉。

  贵州西小区,是由西藏中路、北京东路、贵州路与厦门路围合的石库门小区,建于上世纪20年代,内有宏兴里、永平里、永康里和瑞康里等四个里弄,目前有700多户居民。2017年,南京东路街道对贵州西小区进行微更新,这也是上海最早进行微更新的石库门里弄小区。两年过去了,这个小区现在什么样?两年间,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?

绿植更新后居民自治维护

  政府出资通过小区微更新栽种了这些绿化,但之后谁来维护、费用从哪里来?居委干部发动起居民中的“爱绿人士”参与社区维护,逐渐形成一支小有规模的“爱心花匠护绿小组”。

  “你看我们小区的绿植长得好吧!”顺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方皖瑾手指的方向,只见小区围墙边一派整齐的绿植,居民活动的小广场上两排花架也争奇斗艳。

  这些绿化都是2017年社区微更新时增添的。“有没有这些绿化真是不一样。”方皖瑾说,很多外人走进来看到绿植、花卉会说“你们小区环境真不错”。

  上海里弄小区的居民似乎对各种花卉、绿植格外钟情。房屋再简陋、空间再局促,他们总会挤出地方、种上一抹绿色。在贵州居民区工作了13年的方皖瑾认为,这反映了上海人一种生活态度:对精致生活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。

  新增加的绿化,让环境变好了,居民们也喜欢。不过,最初街道与居委干部却为这些绿化烦恼:政府出资通过小区微更新栽种这些绿化,但之后谁来维护、费用从哪里来?

  里弄小区大都属于公房,来自居民的租金低廉,完全支撑不起日常维护,因此政府对里弄小区管理实行“托底”,但只承担最基本的物业管理。贵州西小区在微更新后硬件品质提升了,相应的维护成本必然提高。居委会估算过,对小区增加的绿植与花卉进行正常维护,一年维护的市场价近10万元,远超政府为小区绿化的“托底”投入。

  “如果没有持续的维护投入,微更新的成果就可能是‘昙花一现’。”街道与居委干部的担忧,其实也是居民的担忧。

  一个小插曲让街道与居委干部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。在微更新中,设计团队看中小区中一处相对开阔的公共空间,想打造成居民可以坐下来聊天乘凉的小广场。设计团队为这里设计了两排架子,架子顶端可供家中常年缺少日照的居民晾晒衣服,架子上则可摆放一些花卉。谁知道,架子建好后,花卉刚放上去,当天夜里就被偷走一盆。住在小广场周围的几户居民急了,七嘴八舌出主意防盗。有位阿姨干脆从家里拿出小板凳,自己坐在架子下,守到半夜。后来在居民建议下,街道给小广场装了摄像头和路灯,花卉失窃风波才渐渐平息。

  “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来,居民们对微更新后的成果非常珍惜,有相当一部分居民愿意‘站出来’做些什么。”于是,居委干部发动居民中的“爱绿人士”参与社区维护,逐渐形成一支小有规模的“爱心花匠护绿小组”。

  小区内有些长得不好的花卉,被居民带回家精心伺候,养好后拿回来重新摆上;有些绿植因为季节原因枯萎了,居民就用自己精心养护的绿植替换;有些花盆因风吹日晒老化了,居民自掏腰包换上新的。居委会还请来街道绿化所工作人员,为居民传授专业的绿植、花卉维护知识。

  去年,居委会在小区里组织一场摄影比赛,主题是拍摄小区内的绿植、花卉。居民们参与踊跃,不但自己拍,还叫了住在其他小区的朋友亲戚来拍。最终,居委会收到180多张照片。展示那天,弄堂里面都是人,一张张照片用夹子夹在花架上、围墙上,居民们一张张看、一张张评,小区热闹得像过年一样。

  过去两年,除了政府相关部门对小区绿化的基本维护投入,其他绿化维护工作全靠居民自治。居委会组织居民对小区绿化进行两次更新,前后花费2000多元,这笔费用作为社区自治项目得到了街道的经费支持。

触动利益的改造容易推进

  楼幢内部更新势必会触碰居民既得利益,街道采取了新的方式。“不搞政府推动的试点,而是让住在一个楼幢的居民们自己协商。当所有居民都协商好了,乱堆物清理掉了,我们再进场。”

  去年底开始,贵州西小区白天经常传来敲敲打打的声音,原来,小区在进行新一轮“微更新”——楼幢内部更新。

  850弄16号是今年首批完成微更新的楼幢,变化很大。在6户居民合用的公共厨房,满是油污的墙面被雪白墙面砖取代,各家还有全新的独立橱柜;厨房到居民家有个露天小走廊,顶端安装透明玻璃,既不影响采光也不再漏雨、漏灰;歪歪扭扭的楼梯被重新修整,贴上防滑条,考虑到住在楼上几户居民都上了年纪,沿着楼梯还给他们装上扶手;破损的墙面、脏得看不出颜色的水池,全部进行更新。

  仅仅是小区外部环境变样,这还不够;只有从外到内的改变,住在里面的人才能有更大获得感。但在贵州西这样的里弄小区,想“动一动”楼幢并不容易。

  在小区的楼幢里,公共空间利益是居民最敏感的东西。由于家中空间局促,居民私人空间都向公共部位扩张。随便走进一个楼幢就会看到,几乎家家都会在房间门口、楼道内放个桌子、搭个台子、建个水池,甚至摆些不用的东西,就是要把这个位置占上。居民之间对于公共空间的占用长期形成默契,东家占这里、西家占那里,不能轻易去打破。但长此以往,里弄小区的楼道内公共区域就呈现出乱破旧,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。

  依靠居民自身力量很难改变这样的状况,唯有通过外部动力推动。

  在贵州西楼幢微更新时,街道的目的很明确——动一动公共空间。“我们告诉居民,如果要做微更新,公共空间的乱堆乱放一定要先主动清理掉。”

  第一次听到街道干部讲起楼幢微更新的想法,方皖瑾有点信心不足。她和街道干部商量:“要么,我们先推一个楼幢试点?”

  但推进这次楼幢微更新,街道采取了新的方式。“我们不搞政府推动的试点,而是让住在一个楼幢的居民们自己去协商。当所有居民都协商好了,乱堆物都清理掉了,我们再进场。”

  结果有点出乎街道与居委干部的意外:10个楼幢的居民先后商量好,首批推进楼幢微更新,还有不少楼幢居民跃跃欲试。

  “贵州西共有92个楼幢,从财力物力上,我们可以确保每个楼幢都能进行微更新;但最终是否执行,则要居民们自己商量决定。”

  推进过程也比预想得顺利。微更新施工期有两个多月,其中近一个月时间居民无法使用厨房烧饭,非常不方便;但居民都想办法克服,没有一户居民向居委干部抱怨。微更新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将楼幢内的公共空间腾出来,居民都主动清理掉堆放在楼幢内的物品。

  为什么贵州西的居民工作比以前好做了?2017年贵州西小区微更新的设计者、同济大学教授童明在两年前曾讲过他对里弄小区微更新的构想。他说,在里弄小区不宜进行大开大合的更新。“微更新”是一种更好的方式。“微”是温和、微创的意思。就好像针灸,并非立竿见影;但只要找准关键点、持续渐进,假以时日就会产生效果。

  街道干部也在思考。他们认为,2017年那场微更新,就像一个火种点燃贵州西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。“如果一开始就提居民自治、提楼幢更新,效果肯定不会这么好。我们先对楼幢外部的小区公共空间进行微改造,因为改造外部公共空间居民争议相对比较少。更新过程中,我们非常注重社区协商,逐步把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引入进来。”

潜移默化促进邻里关系改善

  贵州西小区微更新,从改造里弄小区的环境、提高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入手,潜移默化之间促进了社区邻里关系的改善。大家有商有量,很多里弄小区视为空间难题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。

  什么因素让居民选择在一个社区长期生活?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唐有财认为:一是空间整体舒适度;二是社区的邻里关系。

  贵州西小区微更新,正是从改造里弄小区的环境、提高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入手,潜移默化之间促进社区邻里关系的改善。童明说,由于与周边快速变革的城市环境形成较大落差,里弄社区居民普遍有失落感。就如同一种隐性的伤口,表面平静,碰则疼痛。贵州西微更新的价值,在于探测并弥合这些伤口,愈合居民与居民之间、居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。

 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三个小故事,耐人寻味。

  有个楼幢二楼有间四户居民合用的卫生间,在微更新中,四户居民提出,希望在卫生间增设一个淋浴房。施工人员实地查看后,发现有地方增设淋浴房,但出于排管技术考虑,燃气热水器必须安装在卫生间门外的墙壁上。卫生间外是几家的公共厨房,门外的墙壁上挂满各家的橱柜,要安装燃气热水器势必要占掉一个橱柜的位置。有户人家的橱柜最靠近厕所门,他愿意让出橱柜安装热水器;另一户人家则提出腾出自己家一个橱柜“补偿”这户人家。大家有商有量,这个在很多里弄小区视为空间难题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。几户人家还制定了维护公共厨卫的公约。

  还有一个楼幢,底楼一进大门的地方有个小的公共空间,本来被一户人家占着放放杂物与洗衣机。微更新前,这户居民将这里清理出来,但家中实在没有地方摆放洗衣机了。居委干部出主意:请其他居民也将洗衣机搬过来使用,上方搭遮雨棚,将这里做成一处集中摆放洗衣机的“公共洗衣房”。这个楼幢一共六户居民,最后只有三户人家将洗衣机摆放在这里,还有几户人家觉得“现在这样挺好的,自己不用占这个空间了”。

  有几个楼幢在底楼有一个面积不小的公共客厅,原来堆着各种杂物,只留下窄窄的小过道。施工队给客厅粉刷墙壁,装上更亮的挂灯,原来不起眼的地方立刻有了光彩。一户居民将原来乱堆的一张八仙桌擦拭干净,摆在客厅中间,又有居民拖来几把小椅子。如今,经常有居民坐在这里摘摘菜、聊聊天,生活气息挺浓厚。

  邻里关系改善反映了居民心态的变化。居委干部说,居民不再问我们“小区什么时候动迁”。街道干部说,我们带着参观者进来,总有居民主动说“我们小区很好”,这都是居民发自内心的话。

  贵州西的改变还在向街区延伸。贵州西社区靠近北京东路,最近沿街的几间小五金店变成一家小而精的精品酒店;原来贵州西周边缺少小菜场,不久前沿街“冒”出来一家平价超市,日用品、生鲜蔬果都有,成了小区居民常去的“网红地”。

  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主任任伟峰将贵州西的微更新归纳为三个阶段:2017年以小区公共部位改善为主的微更新,是1.0版本;去年以来的更新就是2.0版,居民主动破除楼道负面因素,通过争取楼幢内公共环境整体提升,街道进一步增加适合居家养老所需的公共适老性装置,实现从硬件改造的微更新到居民自治能力提升的微治理;3.0版本则是一些居民自发开始对自己小家庭的改造,还有一些搬出去的居民主动搬回来居住。

  这些都在贵州西发生着,而一切努力的指向是,让老小区成为老上海人觉得宜居、新上海人觉得温暖的地方。

相关推荐

业委会平台与专业法律服务团队助理业主委员…

鉴于很多小区在业委会成立过程中,经常遇到线下实际工作中的问题。业委会平台经过详细考察、调研法律服务团队,针对业委会成立的相关事务法务工作的专业性。最终选定一家专…「详情」

业委会小程序正式上线了,认证房源更加快捷…

业委会小程序正式上线了,一键分享当前小区,认证房源更加快捷!业委会微信小程序1.0开通功能:业委会成立,办公系统申请。业委会成立在线认领房源,参选,投票功能;业…「详情」

湖南湘江新区首个工业园业委会挂牌成立

9月14日,湖南湘江新区兴工科技园业主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。这是新区成立的首个工业园业委会组织,将监督和协助园区物业公司,维护广大业主的合法合理权益,为业主们打造…「详情」

成立业主委员会,为何那么难?

业主委员会(下称“业委会”)是业主自治的手段和工具,对维护小区居民权益、监督物业管理服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然而,实际生活中成立业委会的小区并不算多。为什么这样…「详情」

下载业委会APP
随时随地了解社区动态

立即扫码